蜘蛛旅行攻略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旅行攻略

文章内容

陕西户县农民画_户县农民画

tamoadmin 2024-08-14
1.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的户县农民画2.户县农名画的作品3.农民画是什么4.户县农民画的代表作者5.户县农名画的70年代6.有一幅户县农民画叫做《红日》,作者是刘

1.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的户县农民画

2.户县农名画的作品

3.农民画是什么

4.户县农民画的代表作者

5.户县农名画的70年代

6.有一幅户县农民画叫做《红日》,作者是刘沣涛,帮忙写一篇赏析。谢谢您。

7.户县农民画的中 期——秦腔般粗犷眉户样柔和

8.户县农民画的文化交流

陕西户县农民画_户县农民画

户县农民画展览馆,是全国第一家县级农民画展览馆,迄今为止全国规模最大的民间艺术殿堂。面积7388平方米。现有干部职工20人,专业技术干部6人。馆内设有户县农民画历史精品陈列厅,获奖作品陈列厅,民间艺术品超市等八个展厅。展览馆的职能是:联系、组织、辅导农民画作者学习、培训;开展农民画宣传、交流、艺术创作、艺术研究;团结、巩固、发展、壮大作者队伍;接待来宾参观展览。

户县农民画展览馆位于陕西户县县城画展街中段路南,在西安市区西南约29公里处。建成于16年,由原来户县文化馆改建而成。1989年以后进入全面发展阶段;92年后逐步迈入产业化;2003年在馆长雒志俭的带领下,展览馆进行了重大改革,最终发展成为今天的规模。全馆占地7338平方米,建筑面积2811平方米,设有8个展厅陈列作品500余件。所陈列的农民画作品以浓郁的乡土气息、质朴的地域特征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享誉海内外。

户县农民画展览馆迄今已接待了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80万余名国际友人和350万人次的国内游客。现有重点骨干作者300多人,其中38人先后45次出访国外讲学、办展和表演,19000余件作品在世界6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展出。2003年初开辟了中国户县民间艺术品超级市场,农民画、剪纸、布艺、铁艺、麦秆画、皮影、结艺、刺绣、黑陶等展品充分展示了户县特有的民间特色。

近几年来,展览馆建立了“户县农民画网站”、五个农民画作者辅导站,全国首家以农民画、剪纸、布艺、麦秆画、烙画、陶塑为内容的“农民画民间艺术品超市”,开辟了“农民画民间风情一日游”旅游线路。线路以农民画展览馆为中心,由12个不同创作风格,不同居家景色的农民画作者家庭组成。以观赏农民画,品农家风味小吃,观田园山水光,体验农家生活,欣赏民间鼓舞艺术为游览内容,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展览馆有力的配合了反腐昌廉党风廉正建设和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农民画作品展,使展览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的户县农民画

下面是我在网上查了查,然后综合编写的。

户县农民画《乡村体育》赏析

《乡村体育》这幅作品是作者为迎接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而创作的。画作多场面描绘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拔河、单杠、木马、跳绳、武术、长跑、下棋、秋千、跳水、游泳等十多种群众体育运动项目。在绿树红花掩映着的农家屋舍之间,一条小河从中间蜿蜒流过,河面上有从拱桥上跳下击水游泳的健将,与一群嬉戏浮游的鸭子相映成趣;高高树起的秋千架及两组荡秋千的青年男女雄居画面中央,突现了乡村民间传统体育运动的风姿。整幅画构思宏大、布局精巧,人物众多、动感十足,色彩鲜丽、格调和谐,是一副有着鲜明地域特色和民间文化积淀,体现“景大人小、场面构图”,“富于理想色彩、生活气息极浓”等农民画形式特点和经典模式的精品力作。

作品虽然没有加入新的绘画风格,运用传统但不失新异的风格,这不是农民画家的作品,而是一帮具有丰富想象和热爱生活,崇尚新文明,新气象,追求向上的劳动者们拼出的火花。

户县是中国农民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农民画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园地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户县农民画源于民间,是真正土生土长的现代民间艺术。户县农民画家的画作,大部分是农家生活,乡野风光、?田园牧歌;作画的色彩:红则鲜红,绿则碧绿,黄则金黄,蓝则蔚蓝,深则重墨,浅则白描。画作色彩鲜艳,?生活气息浓郁;画味泥土芳香,画意令人陶醉。

户县农民画以其贴近生活反映时代、重朴实、讲神似、多层次想象和强烈对比、柔和协调、自然活泼、浪漫稚拙的艺术色调,形成显明的地方艺术特点。以大红大紫的色彩,夸张化的描述,寓意深刻的主题,简洁明快的风格勾画出了画乡美丽的田园风光,丰富的农家生活,热烈的劳动场面等,充分体现了现代民间艺术的特点。

户县农民画以“夸张变形、对比强烈、浪漫稚拙,构图饱满以及重朴实、讲神似、民族民间风情强烈,乡土生活气息浓郁,浑厚质朴,粗旷洒脱,地域特征明显”为主要特点。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内容形式完美统一,具有浓郁的时代性、地域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反映了不同时期广大农民群众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真实感受以及积极向上、奋斗不息的精神风貌,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和审美价值。

户县农名画的作品

中国西安,举世闻名的古都,她以数千年的历史文明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碑林、还有巍峨的古城墙,无一不在告诉人们一个个神奇而古老的传说。

在西安西南三十八公里处,有一个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的县城---户县,她以其绚丽多彩的农民画艺术为西安这座古老的都市又抹上了浓重的一笔。

户县,一个人口只有五十万的西安市郊县,现在人们习惯称她为画乡,不仅仅是因为户县地方风景美丽如画,更是因为户县这个地方几乎都爱画画,而且大部分画画的都是农民,他们不仅仅画,而且画出了名堂,农民画走出了西安,走出了陕西,走出了国门,走向了国际。

在户县,一提起农民画,人们就会想起李凤兰、刘志德、雒志俭、还有樊志华、刘知贵和王景龙等。在他们的带领下,户县涌现出了二千多名较专业的农民画作家,他们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拿着画笔,勾勒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他们画土地、画庄稼,画他们的猪狗牛羊,还有他们的农家小院,他们的生活!

农民,在一些人眼里好像就是落后和愚昧的代名词。一说到他们,首先想到的是黑黑的脸庞、长满老茧的双手、不修边幅的衣着,很难将他们和绘画艺术联系起来,但是如果谁还那样想象农民画,还那样想象户县农

民画作家,那么您就错了!只有您亲眼看过以后,您才能真正感受到户县农民画的迷人魅力,真正领略到户县农民画作家的风!

户县农民画孕育于传统的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诞生于50年代,从70年代开始,不断的提高、创新、升华、成熟,逐步走出户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全国影响力最大的农民画乡之一,被视为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典型。 1988年,户县正式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农民画是什么

代表作品是14年4月10日中国邮政发行《户县农民画》邮票(志号:T3)选中的6幅:《老书记》(刘志德)、《高原打井》(李克民)、《春锄》(李凤兰,见插图)、《科学种田》(马振龙)、《林茂粮丰》(周文德)、《金山银海》(李顺孝)。《老书记》刻画了一位坚持学习、坚持参加生产劳动的好书记亲切自然的形象。《高原打井》的画面隐约露出一小片蓝天,绿色夸张描绘小潭刚刚冒出的水,占据图案大部的则为厚厚的沙土层,用于挖井的脚手架在画面中极为醒目,充分反映了中国西北用水之难和人们战胜困境的顽强精神。《春锄》则是一首男女社员在绿色的田野上锄去禾间杂草的抒情诗。

户县农民画的代表作者

农民画是一种起源于中国农村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它以农民为创作主体,以农村生活和民俗风情为题材,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具体介绍如下:

1、农民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农村的剪纸、年画、刺绣等民间艺术形式。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中国农村的合作化运动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民画开始逐渐形成和发展。农民画以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观为创作素材,通过夸张、变形、抽象等艺术手法。

2、农民画的构图简洁明快,色彩鲜艳明亮,呈现出一种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氛围。其内容涵盖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农事活动、节日庆典、民俗风情等。农民画在表现手法上具有夸张、变形、象征等特点,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3、农民画在中国的分布非常广泛,各地都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画作品。其中,陕西户县、上海金山、山东胶东、山西临汾等地的农民画尤为著名。这些地方的农民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地域特色,反映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

农民相关资料

1、农民是指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他们在农村居住,以务农为主要谋生手段。大多数农民都拥有自己的土地和生产工具,他们通过耕种、养殖等活动来维持生计。在中国,农民是农村社会的基础,他们承担着为城市提供粮食、蔬菜等基本生活物资的重要任务。

2、农民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应的主要保障,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农民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能,他们是农村社会中最具创造力和活力的人群之一。

3、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的生活和地位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发展,许多农民失去了土地和生产工具,被迫离开农村前往城市谋生。由于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不足,农民的素质也普遍较低,这也限制了他们在城市中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户县农名画的70年代

户县农民画,是经过丁济棠、刘群汉等专业美术工作者地辛勤辅导,依赖于李风兰、刘志德、雒志俭、樊志华、刘知贵和王景龙等一批著名作者和先后涌现出来的200多名农民画家为创作主体。他们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拿着画笔,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他们画土地、画庄稼、画猪狗牛羊和农家小院,他们在生活中创作艺术。

在2000余名的农民画作者队伍,骨干作者有300余人。自五十年代以来,作者队伍中先后涌现出了李凤兰、刘志德、雒志俭、樊志华、刘知贵、王景龙(陈王京龙)、王文吉、潘晓玲、曹全堂、张青义、闫玲玲等一批著名农民画家,同时创作出了《老书记》、《春锄》、《公社鱼塘》、《业大更勤俭》、《顺风》、《洗布》、《吉日》、《看戏》等一批农民画精品。这些成绩的取得,奠定了户县在全国民间绘画画乡的龙头地位。14年,《老书记》、《春锄》等6幅农民画作品被国家邮电部制成邮票在全国发行,140幅精品由院文化组在北京、上海等全国八大城市巡回展出。同时,60多幅作品被制成挂历或印成画册、年画在全国发行,多幅农民画作品被编入国内中等专业师范学校美术教材、中小学美术教材和日本中小学美术教材。 丁济堂,1935年生,陕西城固县人,户县农民画的主要创始人,版画家、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为户县文化馆第一任美术辅导员、美术组长、户县农民画协会,历任省美协展览部副主任、陕西美术馆副馆长等职,现为陕西省农民画家协会,陕西省美协版画家。悉心辅导农民画30年,使作者队伍不断壮大,人才辈出,其自身创作亦未曾中断。主要作品有《巴山春早》、《瑞雪迎春》等。他的作品充实饱满,纯朴明快,风格凝重,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赴国外展出,不少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和国际友人收藏。14年与刘志德代表户县出席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和全国第三次美代会。1983年3月出席全国农村美术工作座谈会受到文化部群文局大会表扬。年获陕西省首届文艺开拓奖。1996年应邀率陕西农民画家代表团赴日本、美国访问并举办画展。

刘群汉,1934年生,陕西户县人,户县农民画优秀辅导员,西北师范学院美术专业毕业。1962年,开始长达35年的农民画辅导生涯。作品《关中农家》、《挂金》、《拂晓》、《放牧行》、《山姑娘》等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展览并获奖。1990年国家文化部特别授予他“全国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陕西省文化厅授予他“省文联开拓知音奖”。当选为户县政协四、五、六、七、八届常委,现为中国农民画研究会顾问、陕西省美协理事、陕西省农民画协会副、户县农民画协会。

刘知贵,1945年生,陕西户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会员、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陕西省农民画协会副、西安市文联委员、西安市美协顾问。曾任陕西日报美术编辑、户县文化馆副馆长、户县农民画工作部主任等职。从事美术创作四十年来,已创作品1000余件,他的代表作等《顺风》五十多件作品在国内外获奖,有四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国外博物馆和国外友人共收藏他的作品达到600件。17年曾作为户县农民画作家的代表出访澳大利亚,国内外10余部大型辞书收录了刘知贵的名字。1991年,刘知贵被省文联、省文化厅评定为省级民间美术家,被国家文化部表彰命名为“中国民间绘画画乡优秀辅导员”。 李凤兰,女,1933年生,陕西户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农民画协会副,文联常委,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12年加入中国***。13年后,历任户县西韩大队妇联主任、贫下中农协会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陕西省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户县农民画展览馆革命领导小组组长,户县农民画协会副,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刘志德,1940年生,陕西户县人。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俗艺术研究院院士、一级画师,省市县美协会员、理事、副,省县农民画协会副,有突出贡献的一级农民画家。15年以来,长期从事业余美术活动及农民画创作研究和组织辅导、领导工作,创作农民画等艺术作品千余幅,以《老书记》驰名中外。先后被国家文化部、省授予“全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辅导员”、“全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陕西民间美术家”。曾任陕西省第六届人大代表,户县第八、九届人大常委,第四、五届政协委员,先后出席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和第三次美代会,3次参加全国美展评画会并代表国家美术界出访阿尔巴尼亚。

雒志俭,1954年生,陕西户县人。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陕西省美协会员,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省农民画协会副、西安市人大代表、户县农民画院院长、户县农民画展览馆馆长、民进会员、市政协委员、中国民俗艺术研究院二级画师。1993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鲍林格林州立大学、墨西根农业展览馆讲学、举办画展。2004年应邀出访日本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亚洲行区民间艺术研讨会,并进行演讲。2004年随陕西香港经贸合作周活动举办了户县农民画展。陕西省文化厅授予“民间美术师”称号。99年被西安市批准为“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人选,2004年被西安市人民批准为西安有突出贡献专家,2005年被评为感动陕西十大杰出人物及三秦名人,2006年,被陕西文化厅评为文化名人,2008年被评为陕西改革开放30周年新闻人物并担任2008年奥运火炬手。

樊志华,1943年生,陕西户县人。是户县早期农民画画家之一。1996年被陕西文化厅等单位评为“陕西民间美术家”,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农民画协会常务理事、户县有突出贡献的农民画家。其代表作《打井》在国内外展出后,先后被《人民日报》、《文汇报》、《解放军画报》等报刊发表,并被上海博物馆收藏。1990年和1992至1993年经省市县的选派,樊志华作为农民画作者代表应美国堪萨斯·西安友好城市委员会邀来源画乡网请,参加农民画展开展式、现场表演、记者招待会等项活动,为香尼弥逊国际研究中心学校讲学一年,被美国各界人士誉为中国农民的友好使者。

王景龙,另名陈王京龙、王井龙、王景龙、王京龙,号老怪。1933年生,陕西户县人。著名农民艺术家,中国农民画原始画派创始人。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省、市、县农民画协会常任理事,兼任陕西省农民画学院美术教员。19年开始农民画创作。1988年加入中国***,曾任第十届户县人大代表。1993年被特邀到美国访问,在美国格林大学讲学,作品在斯坦福大学、格林大学、墨西根展览馆进行了巡回展览,在学术界引起轰动一时的“王景龙现象”,被中外学者誉为“东方的毕加索”、“东方的马蒂斯”和“画坛怪杰”。陕西省文联为了表彰其对民间艺术的特殊贡献,特授予他美术“开拓”奖。作品《看戏》、《磨豆腐》、《元宵节》等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外不少杂志封面及插页多次收集画作20余幅。400多幅作品被国外有关博物馆、美术馆、学校、名人收藏。

王文吉,11年生,陕西户县人。中国农民画研究会会员,陕西省农民画协会常务理事,户县农民画展览馆副馆长,户县农民画副院长。自幼喜爱绘画,1989年高中毕业后函授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课程。1990年开始参加户县农民画创作活动,创作作品三百余件。多副作品参加全国性美展并获奖。名字被载入《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等多家书刊。

潘晓玲,女,1956年生,陕西户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农民画协会副,户县农民画院理事、一级画家。14年开始从事农民画创作活动。自幼酷爱绘画、剪纸,绘画风格喜庆热烈,纯朴深厚,写实与装饰性并融,受到中外友人和艺术界的赞誉。96年应邀到美国洛杉矶办画展,19年代表陕西省农民画协会参加了“中国农民画组织工作研讨会”。30多年来,先后创作200余幅作品。其中《欢腾的节日》19年入选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19迎香港回归农民画展并获一等奖;《节日》2001年入选陕西省第五次人口普查书画展并获特等奖;《关中八怪》入选2002年中国农民画联展并获一等奖。

曹全堂,1957年生,陕西户县人。现为县政协委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农民画协会副,户县画院一级画家。12年开始参加户县农民画创作活动。19年获国际16家艺术团体联合授予《世界书画家名人证书》,被载入《世界书画艺术博览大典》,《陕西艺术人物年鉴》,《中国改革志--陕西卷》。98年被共青团户县委员会评为“十大杰出青年”,1999年被县文明委评为“户县文明公民标兵”。作品曾获全国奖两次,省市一二等奖三次及优秀奖项多次,中国美术馆收藏三件,并多次参加全国性美展并获奖。近几年来,发表于国内外报刊杂志数十件。由陕西省人民出版社出版《曹全堂作品集》一部。

张青义,1954年生,陕西户县人。一级画家、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陕西省农民画协会常务理事、户县农民画协会副。自幼喜欢绘画,13年参加户县农民画创作学习班,迄今已创作作品千余幅。2000年和2009年曾两次出访美国并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张青义画室被县委宣传部、文体广电局命名为农民画之家、农民画作者辅导站、农民画庄,和国内多家旅行社建立起良好的业务往来,每年接待国内外宾客数千人。2008年通过农民画搭桥使美国“人民对人民”友好团体为本村学校建起一座13万元的图书馆。

闫玲玲,又名:严玲玲,女,汉族,1968年生,陕西户县人。一级画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俗学会会员,省和县农民画协会会员,户县农民画院理事,民间艺术家。1982年开始农民画创作。《鼠喜果》《家庭副业》《二龙戏珠》《欢庆》《硕果累累》等代表作品曾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奖,并被《光明日报》《陕西日报》等报刊发表。《欢度》《奔腾》《回忆父亲》等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陕西民俗博物馆收藏。另有百余幅作品被国际友人收藏。其作品深受美术界专家好评和国际友人赞誉。

有一幅户县农民画叫做《红日》,作者是刘沣涛,帮忙写一篇赏析。谢谢您。

13年7月由院文化组主办了“户县农民画展览”,组织50余名作者的170余幅作品,在西安、上海等国内八大城市展出后,10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后又陆续在哈尔滨、合肥、南宁、昆明、乌鲁木齐、太原等八大城市展出,观众达250余万人。中央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争相为户县农民画出版大型画集和单页年画。新华社报道点明了这一空前盛况的内涵:户县农民画“以鲜明的主题,纯朴的感情和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生动地反映了户县人民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斗争生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达了他们决心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为社会主义多作贡献的豪情壮志和革命理想。它们令人信服地说明,在伟大领袖领导下的新中国,劳动人民正在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直接创造者。”为的文化粉饰、圆场。

14年中央新闻**制片厂斥巨资再次拍摄了专题片《户县农民绘新天》。14年-17年,院文化部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单位专题组织了户县农民画到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英国、瑞典、法国、挪威、丹麦等国展览,农民画家李凤兰[注2]等六人代表户县出国访问。16年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全国第一座县级农民画展览馆(面积7388平方米)。更加锦上添花。

户县农民画的中 期——秦腔般粗犷眉户样柔和

刘沣涛作品《红日》 规格:53*38厘米

用水彩、水粉、版画几种画法相结合的方法绘制而成。

作者简介:刘沣涛,男,1951年生,陕西省户县人,出身于民间艺术之家,他的父亲就是户县农民画的创始人之一、优秀的农民画辅导员刘群汉。刘沣涛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在农民画艺术的道路上不断的发展创新,创作出了《深夜静悄悄》、《传经》、《红日》等一大批饱含乡土气息的好作品,多次在全国和省市展览中获奖,并被选送到国外展览。现为陕西省美协会员、省及县农民画协会会员、户县农民画院一级画家,被省上评为省级民间美术师。

户县农民画以“夸张变形、对比强烈、浪漫稚拙,构图饱满以及重朴实、讲神似、民族民间风情强烈,乡土生活气息浓郁,浑厚质朴,粗犷洒脱,地域特征明显”为主要特点。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内容形式完美统一,具有浓郁的时代性、地域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反映了不同时期北方农民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真实感受,以及积极向上,追求幸福,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精神风貌,有很高的艺术品位和收藏价值。

用途:户县农民画与优美的西部民歌一样,它抒发中国农民对新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它歌唱着自己日新月异的美丽家乡,它洋溢着三秦农民淳朴、善良、和豪迈的感情本色,闪耀着现实的美好与理想追求的绚丽色彩。

户县农民画的表现手法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它以大红大紫的色彩,夸张化的描述,寓意深刻的主题,简洁明快的风格勾画出了画乡户县美丽的田园风光,栩栩如生的农家生活,气氛热烈的劳动场面和欢天喜地的节日庆典,充分体现了现代民间艺术的特点。户县的农民不是用双手在画画,而是用他们的心灵在画画,其构图、色彩、造型、图案、纹样可以清楚的看出户县农民画不仅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更具有现代艺术气息,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户县农民画与优美的西部民歌一样,它抒发中国农民对新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它歌唱着自己日新月异的美丽家乡,它洋溢着三秦农民淳朴、善良、和豪迈的感情本色,闪耀着现实的美好与理想追求的绚丽色彩,她所取得的荣耀声誉和巨大成果凝聚了多少画乡人的汗水和心血。

户县农民画的出现是一个奇迹,他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成千上万的人,无可厚非的在中国现代文化殿堂里占居了一席之地,他是中国西安户县文化史上空前辉煌的一页。户县农民画孕育于传统的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诞生于50年代,从70年代开始,不断的提高、创新、升华、成熟,逐步走出户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全国影响力最大的农民画乡之一,被视为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典型。1988年,户县正式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四十余年来,户县农民画经久不衰,生机勃勃,成果丰硕,累计创作作品30000余件,其中1500余件作品在国家级刊物发表,428件在国内各美术展览中获奖,4500多件应邀在48个国家和地区展出,18700余件被国际友人和国外博物馆收藏。户县农民画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走进了国外的许多家庭和公共场所,甚至作为礼品馈赠给外国元首。

他们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拿着画笔,勾勒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他们画土地、画庄稼,画他们的猪狗牛羊,还有他们的农家小院,他们的生活!!

户县农民画的文化交流

1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农民画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文艺界复苏,民间美术界在新的艺术思潮冲击下也发生着巨大变化。19年12月,户县县委、县要求文化部门对所有农民画作者进行培训,号召作者解放思想,大胆创作,以农民自己的绘画语言反映改革开放火热的生活。参加学习培训的有2002人。

1980年户县农民画协会邀请省美术家协会、省群众艺术馆专家和户县40余名农民画骨干作者召开了“农民画艺术理论研讨会”。会上就发掘、继承和发展民间绘画艺术进行了深入、细致、激烈的研讨。本次会议指明了户县农民画新时期的发展方向,坚定了户县农民画向民族民间艺术方向的回归,从此户县农民画走向了现代民间艺术蓬勃发展的道路。

户县农民画辅导者开始向民间美术学习,在全县搜集、整理民间剪纸、刺绣、布艺等民间艺术作品,吸收其营养,开始举办以中老年妇女为主的农民画创作培训班,加上六七十年代有一大批基础较好的作者,以及新加入农民画队伍的一批有文化知识的回乡青年,在辅导上又增加了新生力量,很快形成了一个新的局面,户县农民画得到空前的发展。

1988年12月,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户县“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称号。2011年,文化部授予户县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户县农民画创作进入新的时期:栩栩如生的农家生活,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欢天喜地的节日庆典都一一入画。农家小院恬淡的生活气息,关中平原辽阔的自然风光,北方农民豪爽的精神气质,无不生动地跃然纸上。正如老一辈户县农民画辅导员刘群汉所说:“户县农民画犹如秦腔一样高昂、粗犷、豪气,又似眉户一样柔和、婉转、悠扬,还有如皮影戏造型上那种强烈的概括性。”

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创作相比,这时期的户县农民画不仅题材广泛,绘画技法也有了明显的创新。 如雒志俭的《两邻家》开始用手法,增强画面立体效果;王景龙(陈王京龙)的画作则构图奇特,极尽夸张变形,其作品《看戏》《正月十五》《丰收鼓》等在国外展览时,被当地媒体誉为“中国的毕加索”。此时的户县农民画,普遍吸收剪纸、皮影、等民间艺术手法,开始注重画面的立体效果,并借鉴国画和西方绘画的艺术风格,向现代民间绘画积极转变。闫玉珍《兔子吃》堪称这方面代表作:画面强调装饰色彩,兔子与都作“抽象化”处理,却形象逼真,寓意独特,其所蕴涵的生命意识和原始意境都超出了绘画本身。 到2000年代,户县农民画作者队伍已发展到2100多人,骨干作者300多人,农民画专业户30多家。共创作作品3万余件,其中 1200余件在国内获奖,600余件被国家和地方美术馆收藏,18700余件被国外博物馆和外国收藏家珍藏。数千件在美、英、德、法、日等68个国家和地区展出。28位农民画家先后35次出国访问、讲学、办展和表演。

新的历史时期,户县农民画在辅导上,注重加强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育,取启发诱导的方法,因人施教,善于发现作者本身的特点和长处,启发作者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注意发挥作者的个性特点,不搞艺术上的“一刀切”,不搞艺术上的“模式化”,提倡多种风格、多种形式的自由竟争。突出作者个性和艺术风格。户县农民画形成了形式多样、风格多样、种类多样的发展格局。艺术风格主观色彩浓厚,造型夸张,画面稚拙欢快,更加注重表情达意,题材更加贴近生活、反映时代。从色彩、构图、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显得更加丰富、更加完美、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

户县农民画既不同于上海金山、浙江秀州等江南水乡农民画的清新秀丽,又有别于安塞、洛川等陕北高原农民画风的原始粗犷,成为民间绘画领域的一枝奇葩。如今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提升,艺术交流的扩大,户县农民画也逐渐走出狭小的天地,走出关中,甚至漂洋过海,成为陕西文化的一道亮丽品牌。

但是,户县农民画在发展中也存在问题。为了迎合行情,向国画、油画甚至西方抽象派的画风上靠拢,大批量“作坊化”的“流水线” 生产,民间绘画失去了农村的生存土壤及表现风格。应用丝网印刷技术大量复制较好作品,使画价猛跌,经济效益剧减,农民画创作队伍或弃画经商,或进城打工,农民画繁荣与变异、滑坡、萎缩并存。令识者深以为忧。

如何使户县农民画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推出更具艺术品位的作品,是户县农民画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潘晓玲、曹全堂等为代表的中青年户县农民画家,正努力突破“单线平描”的传统模式,探索运用拓、喷、印、拉等新的绘画技法,在构图、色彩和造型方面进行突破。《吉日》《关中八怪》等作品,先后在全国农民画大展中获得金奖。“移植型”也许不是户县农民画唯一的路子,但是,这种革新的胆量和勇气,无疑会给众多户县农民画家以新的启示。

50多年来,户县农民画经久不衰,生机勃勃,成果丰硕,累计创作作品3万多件,其中1500多件作品在国家级刊物发表,400多件在国内各美术展览中获奖,9000多件应邀到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英国、瑞典、法国、挪威、丹麦等68个国家和地区展出,18700多件被国际友人和国外博物馆收藏。户县农民画既通过各种媒介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又走进了国外的许多家庭和公共场所,还被作为珍贵礼品馈赠给许多外国元首。

荷兰王国贝娅特丽克丝公主及丈夫克劳斯亲王、英藉华裔女作家韩素音女士等著名人士都曾到户县参观农民画。比利时、加拿大、日本、荷兰、挪威等国家专门拍摄了“户县农民画”**新闻片。

13年户县农民画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4年在全国八大城市展出,1998年再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99年在台湾和法国巴黎“中国文化周”展出。2002年户县成功举办“中国农民画联展”。户县农民画蜚声中外,已成为民族民间艺术园地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农民画的优秀代表,当代户县一张亮丽的名片。

农民画的巨大影响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户县人到外地,可以凭农民画广交天下朋友,创外汇、招商引资。不少企业、投资商人纷纷到户县办厂,有的企业还把自己的产品同“画乡”结合起来,如“画乡牌水泥”、“画乡牌荷叶排骨”等。不少企业家说:“产品带画乡,美名到处扬”。

新的历史时期,户县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以农民画为依托,在县的大力支持下,又推出了“中国农民画民间风情游”文化旅游线路,这一具有户县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的开通,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普遍赞扬和好评,带动了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户县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农业小县,一跃成为成陕西有名的经济明星县,全国的文化先进县。户县农民画是已经成为画乡经济的催化剂、推进器,成为户县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