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旅行攻略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旅游资讯

文章内容

泉州真武庙_泉州真武庙的景点介绍

tamoadmin 2024-09-08
1.世遗泉州遗产点:老君岩造像2.福州泉州哪个好玩3.福建古村落有哪些福建古村落自驾路线推荐4.郑剑文《古渡,远去的帆影》散文鉴赏5.福建还有哪些文化遗产?清源

1.世遗泉州遗产点:老君岩造像

2.福州泉州哪个好玩

3.福建古村落有哪些福建古村落自驾路线推荐

4.郑剑文《古渡,远去的帆影》散文鉴赏

5.福建还有哪些文化遗产?

泉州真武庙_泉州真武庙的景点介绍

清源山(尤其是老君岩)、西湖、

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天后宫 ·洛阳桥

·清源山 ·永春牛姆林生态旅游区 ·

崇武古城 ·华侨大学 ·法石真武庙

·戴云山 ·六胜塔 ·泉州师范学院

·仰恩大学 ·九仙山 ·芳草园 ·姑嫂塔 ·

仙公山 ·紫帽山 ·崇福寺 ·九日山

·净峰寺 ·石牛山 ·深沪湾海底森林

·清水岩 ·通淮关岳庙 ·安平桥 ·围头湾

·草庵 ·龙山寺 ·后城旅游文化街

·龙湖 ·富美宫 ·李光地故居 ·水上乐园 ·

灵山圣墓 ·状元街 ·黄塘施琅将军陵园

·郑成功陵墓 ·寺 ·科山公园

·屈斗宫古窑址 ·宿燕寺 ·石笋

·苏夫人姑庙 ·郑成功纪念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陈列馆 ·西资岩寺石佛

·花桥慈济宫 ·杨阿苗故居

·基督教泉南堂 ·灵源寺 ·李贽故居 ·

清净寺 ·五塔岩 ·承天寺 ·百源川池

·弘一法师纪念馆 ·府文庙

世遗泉州遗产点:老君岩造像

泉州世界文化遗产是安平桥。

安平桥曾用名五里桥,西桥,安海桥,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连接晋江市和南安市的一座桥梁,是世界上中古时代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安平桥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

安平桥的建筑设计:

安平桥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3种不同形式,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

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桥上筑憩亭,东端为水心亭,西端为海潮庵,中部的中亭周围保存历代修桥碑记,亭前伫立护桥将军,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宝剑,雕刻形象威武,系宋代石雕艺术品。

在三亭中间,还有2座雨亭。桥面两侧有石护栏,栏柱头雕刻狮子,蟾蜍等形象。桥两侧的水中筑有对称的方形石塔,还有圆塔。桥的入口处筑有白塔,平面呈六角形,空心。

福州泉州哪个好玩

 泉州有两处非常伟大的遗产点,因为它们分别与中国古代两位最伟大的思想家有关。一是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的大型石刻造像;二是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的祭祀建筑群。老君岩造像位于泉州城北3公里的清源山南麓。

老君岩造像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多元社群的代表性遗产要素。老君岩造像是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的石雕像,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这一巨大的石雕像是宋代泉州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的象征,以雄厚的社会财富为保障的,体现了泉州港口依托农业帝国的独特历史文脉,也反应出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多元、活跃的文化特征和港口的繁荣成就。?

老君岩造像

儒、道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

公元前6世纪创立的儒、道学说,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文化,道家、儒家作为中国本土的官方主流文化,两千多年来长盛不衰。儒家奉《论语》为经典,重?礼?,注重教化,是教化型的人文主义。道家奉《道德经》为经典,重?道?,崇尚自然,自然复归型的人文主义。两者构成了中国人的人生观和社会文化,是中国最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在古希腊产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印度产生释迦牟尼的时代,中国出现了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这些国家之所以被誉为世界文明古国,与这些影响深远的思想巨人密不可分。?

 一千多年前,《老子》已在东亚各国传播,400多年前,《老子》被译成外文在欧洲传播,对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文化发展影响深远。?

 10-13世纪是中国文化的成熟期。北宋建立,结束五代十国长期混乱的局面,但却在10?13世纪长达300多年的历史中都受到北方边疆民族的威胁和文化冲击,传统文化更得到宋王朝的推崇。宋代历代帝王,承袭道儒释兼容,但对道教崇奉扶植政策,建造大量的道教宫观,重用道士、编辑道书,追封大批道教神祇。老君岩造像就是在宋朝官方重道的背景下产生的。?

 13世纪,泉州港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大对外贸易的港口。泉州港成了中国对外交流的最重要的窗口,代表国家形象和象征,因此道家、儒家作为中国本土文化,在多元文化荟萃的泉州,依然是主流文化,当地地方官员一方面敬重高道,主持修建庙观(如雕刻老君岩造像),或参与九日山祈风、法石真武庙祭海。九日山祈风、法石真武庙祭海,是宋代泉州太守和市舶司官员利用道教的宗教活动来推动泉州港的兴盛。随着古泉州海港城市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道教文化也得以发展并随着海上通商贸易的发展向东亚和世界传播。?

 这座绵延不断的山就是泉州的母亲山?清源山,老君岩造像就在清源山西峰的南麓,向南俯瞰着泉州城及晋江。?

 清源山是分布于泉州湾及泉州平原北方的山脉,它向东南绵延至晋江入海口,向西北与内陆腹地的山脉相连,像一座巨大的屏障,守护着泉州城。山形地貌起伏多姿、植被层次丰富,海拔498米。?

 沿途栽种的树种多为本地的榕树、龙眼树等。古榕树开枝散叶、根深蒂固、榕须垂地,象征着道家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和世界的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

孔子问道老子的雕像

这是一个有关老子和孔子聚首论道的传说。老子比孔子年长20岁。据史书记载,公元前6世纪,孔子曾问道老子,赞叹老子的哲学思想的精深,大受启发,后来成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哲学思想与老子所创立的道家思想一起称为中国的主流文化,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生活方式。

 老君岩造像为天然巨石雕刻,世所罕见,坐北朝南,巍然端坐,背屏清源,面对古城,空山幽谷,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像高5.63米,厚8.01米,宽6.85米,姿态上凭几微微倾坐自然放松,将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造像择址山林,天然巨石,坐姿放松,浑然天成的美学,可以在《道德经》里找到依据。如?有物混成?道法自然?等为老君造像选用一块在山林独立存在的天然巨石,顺其自然而然的雕刻提供美学依据。?

  年证

(1)史料记载。据17世纪何乔远《闽书》记载:?羽仙岩在罗山、武山之下,宋罗山下有北斗殿,武山下有真君殿。朱文公曾游焉,今曰老君岩。?朱文公即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1130-1200年),说明12世纪前已有老君岩造像。

 

 (2)考古依据。根据老君岩周边出土石建筑构件的要素:如带靴楔栌斗、带靴楔交互斗、绰幕枋残件、券门楔石,为泉州南宋石塔寺东西塔、六胜塔通用,因而间接证明老君岩石造像为宋代遗物。

宋代美学佐证

据19世纪《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为略施雕琢。?老君岩造像体现了宋代道家重道轻?器?,重意轻?言?,?顺应自然?和?大道至简?的美学思想,契合?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审美理念。?

造像

造像秃顶,额纹清晰,两眼深邃,鼻梁高突,双耳垂肩,苍髯飞动,可见头、额、眼、髭、须雕刻夸张而不失其意,简约中突显匠心;老君身穿对衽道袍席地凭几倾坐,衣褶线条简约分明,体现了宋代简约、文雅之风。五官、衣纹雕刻手法简约,体现了?大道至简?的美学,这些都可以在《道德经》里找到依据。?

 《道德经》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应是大音若无声,大象若无形。至美的乐音,至美的形象已经到了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体现?大道至简? 美学观念。?

 老子凭靠的几面为多曲长条形,几腿为上宽下窄的板形三段展腿,腿脚为?老虎脚?,腿板雕饰凹凸明显、构图繁复的云纹。元代特征突显:一是造型上:元代家具喜用曲线造型。出现展腿式造型,矮几腿接后而成的高几。元人将草原上流行的矮几接腿后改成了运用于中原定居使用的高几,同时仍可拆装,便于携带。但后世的许多几或桌已经变成一种腿 ?一木连做?的款式。二是装饰上:动物曲线型腿脚元代开始运用,俗称?老虎脚?,云纹在腿上部结构装饰中的运用。草原上的民族,对千变万化的蓝天白云,倾注了无限的情思,创造出繁多的云头图案。三是工艺上:元代家具上的雕刻,构图丰满、形象、生动,刀法有力,给人们凹凸起伏的动感和力度美。可见这个石几是12世纪前造像完成后,在14世纪配置的。?

老君岩造像的文化内涵

造像藏目、掩耳的造型寓意深远,可在《道德经》里找到依据。?

 第一句:?无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释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老子的这些关于审美境界问题的见解,揭示出审美活动中一种超越对艺术的简单感知的审美体验,开了中国古代美学追求?自然?、?真美?、?意在言外?等理论的先声,也奠定了与儒家美学双峰对峙的道家美学的基础。?

 第二句:?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释文:尽量使心灵达到一种虚寂状态,牢牢地保持这种宁静。万物都在蓬勃生长,我由此观察到了循环往复的规律。老子特别强调致虚守静的功夫。他主张无为而治的理念一定程度上解放了重农抑商的传统农本思想的束缚,在宋元泉州商业理念的交流中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客观上促进了泉州对商业行为和海洋贸易的接纳。

福建古村落有哪些福建古村落自驾路线推荐

1、如果喜欢自然风光,可以选择泉州。泉州市区的景点有江滨公园、西湖公园、寺等,可以欣赏闽南建筑风格和宗教文化;此外,泉州还有崇武古城、关岳庙等景点,可以感受古城韵味和宗教氛围。

2、如果喜欢古迹和历史文化,可以选择福州。福州有罗源县飞竹镇凤山寺、真武庙、玉笏朝天公园等景点,可以领略福建宗教文化和古建筑风格;此外,福州还有武夷绿洲城市运动公园等景点,可以感受福建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氛围。

郑剑文《古渡,远去的帆影》散文鉴赏

对于福建,我们并不陌生,在这里旅游十分丰富的地方,这里有着美丽的山川,青山碧水,秀丽怡人,在群山的坏绕,和碧水的岸边,这里有着许多安静的古村落,依山傍水,十分惬意。

这里的人们朴素热情,生活简单悠然。如果这个十一,想要领略一些古村落的美丽,感受一下历史悠久的自然环境,那么你就来福建的这些静谧的古村落景观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尤溪桂峰村

桂峰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桂峰古称为桂岭,海拔550多米,为半高山谷地。这个被誉为“山中理窟”、“云霞仙境”的历史文化名村,群山环抱,云雾缭绕,山清水秀。

最具有诗情画意的是位于村中心的“印桥皓月”景区,四周酒肆、商店、作坊林立,酒香、肉香、花香沁脾。置身其间,仿佛看到过去繁华的景象。

石桥周边种有四株金桂、两株紫荆,桂花树头的石墩砌成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方形状,称为日、月、书、印,象征着美景如日月一样永恒,寓意财富、权力源自于知识。

秋高气爽之夜,朗朗月光、浓浓花香,淙淙流水,啾啾蝉鸣,游客到此,俨然足临一幅仙乡画境。

村子很幽静,漫步村中,那古桥、古巷、古树、古碑刻、古书斋、古祠堂和古民居,宛如时光倒流,将人引入古韵古香的旧时光。

自驾路线:福州市区出发,全程120多公里。从“福州西”上高速,往三明方向行驶,在尤溪的“洋中”出口处高速后12公里左右即到桂峰村,沿途有路标。耗时1.5小时。

2.金井塘东村

塘东村隶属福建省泉州晋江市金井镇一个行政村,也是革命老区基点村,位于围头半岛的西南隅,塘东村是著名的侨乡,早在明代就有不少族人前往吕宋、仰光、安南谋生。

民国年间,尤其是抗战期间,更多村人前往菲律宾,赚回大笔外汇,活跃了家乡的经济,建起一栋栋二层三层中西合璧的番仔楼。其中,著名旅菲华侨蔡本油故居便坐落于此。

到塘东,不能不看看蔡氏家庙。因为晋江自古流传着一句“塘东崎,檗谷大,庄厝祠堂盖南门外”的俗语。

“塘东崎”,即指金井塘东村的东蔡家庙,以其祠堂屋顶高斜峻峭,富于特色故称,如今,这幢历经数百年风雨的祠宇看起来依然金碧辉煌。

塘东村早有的蔡氏祖祠,蔡氏家庙,一称新祠堂,始建地清同治年间,民国初重修,面积大于东蔡家庙。祠内中间左右有天井五口,为晋南祠堂之特色。

自驾路线:从沈海高速(G15)内坑枢纽往围头疏港高速(G1502)行驶10公里左右,到樟井枢纽往围头方向继续行驶到终点,出高速后右转,沿S308线往金井方向。

3.闽清后垅村

闽清县云龙乡后垅村(古称二都厚龙),距县城中心8公里。后垅村山水秀美,景色宜人。

一条自东向西走向的吉溪蜿蜒全村,横跨吉溪的12座永久性桥梁,在方便人们交通的同时,也构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

乡村全景背靠巍巍大湖山,有面积广袤的高山草坡和原始次森林,拥有坑宅森林、大_吉溪公园等森林景观。

这里素有”福州小婺源“之称,村里的老房子呈现出“白墙灰瓦马鞍墙”的闽清特色建筑风格。随便走进一座民居,内部干净整洁,摆设有序。

百年老宅典利厝、功烈轩等厝内更是保存完好,别有一番清新典雅,古色古香的风味。

自驾路线:自驾下云龙高速互通后往坂东方向左拐10分钟即可进入后垅村。

4.泉州_埔村

_埔村是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海社区的一条小渔村,是古代阿拉伯人后裔聚居地。虽经历代与当地汉族通婚,但中亚的遗风尚存,主要表现在蚝壳房和_埔女的头饰上。

_埔女盘头插花,戴着丁香耳坠,穿着大裾衫、宽脚裤,形成了独特的风情。她们和惠安女、湄州女一起并称福建三大渔女。

泉州_埔村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刺桐港”的所在地。而_埔至法石社区沿线更有真武庙、美山码头、文兴码头、美山天妃宫、文兴宫、长春宫等许多‘海丝’遗迹。

这里还有别具特色的民居“蚵壳厝”,外墙上密布的大贝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虽然现代的物质生活近在咫尺,但当地人仍然虔诚地传承着祖辈们世代沿袭的生活模式。

自驾路线:距泉州市区10公里左右,开车到丰泽的郊区里即可到达

5.南平三楼村

三楼村归南平市管理,水光山色,气候宜人。三楼村建于1658年,原名上楼村,因与大横上楼重名,且村有上楼、下楼、发春楼三个自然村,故于19年改名为三楼。

三楼村以梯田、云海、瀑布、古樟,以及丰富的民俗出名,近年来,在三楼村成立了延平区摄影协会基地,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的光临。

三楼村梯田四周、村部、红河谷山庄、民房皆有拍摄的最佳机位,可以从不同角度展现梯田风光秀。

自驾路线:开车到建溪大桥,然后到安丰桥,途径演山、大洋、红河谷即可到达三楼村

这些古村落,环境秀丽静谧,空气清新干净,自驾来到这里,走走停停,赏花赏水,看山看景。秋天的这里更是凉爽,注意带外套,秋天的古村落也更显的幽静了。

福建还有哪些文化遗产?

古渡、帆影、长街、神庙、老榕……这些景象构成了泉州刺桐古港的一幅画卷。是的,那是存在我脑海中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最经典的画面。

如今,古渡已寂寞,帆影已远去,长街已不在,只有海神庙前的那棵古榕仍守护着晋江那个出海口。

潮汐起落,丝海浮沉,时光极易把一切淘洗得苍白。站在泉州文兴古渡边,看晋江水迤逦东去,泉州湾缥缈依稀。我极力地搜索着那些与丝海相关的往事,却发现所有情节都变得那么恍惚,所有面目都变得那么模糊。

都说泉州是丝路之起点。何谓起点?那应是海船扬帆的地方,那应是海船落碇的地方。文兴古渡位于晋江入海口,古刺桐港之畔,一千多年前便是远航帆船的起锚地,那自然是丝路起点的起点了。人们喜欢用钩沉两字去解读历史,那么,在这处真正意义上的丝路起点,或许更容易留下一些历史碎片,更容易去钩沉起一些关于丝海的遗存吧!

此时,海潮退去,古渡与江海拉开了长长的距离,中间露出大片的黑色海泥,那厚积的海泥几乎把古码头湮没殆尽。于是,让人很是怀疑这里曾经樯桅如林,这里曾经万商云集。古渡边立着一座五层的宋代宝箧印经石塔,石塔孤寂地守望着江海交汇处,它曾是晋江入海口的一座航标塔,又是船舶出洋的一座祈愿塔。宋元时期,泉州港与亚非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频繁的海上贸易往来,文兴古渡就是泉州古城东南郊的一处水运转运枢纽。石塔四面各雕有一月光菩萨佛像,佛像因岁月久远,风雨侵袭,面目难辨。但我依然感觉得到,佛像深邃的目光正凝望着大海的方向,这目光曾牵动过丝海上的片片风帆,这目光曾见证过丝海中的兴衰浮沉。

在闽南一带,一个古渡往往伫立着一座古庙,一座古庙往往依偎着一棵古榕。文兴古渡北侧的石头山上就屹立着一座真武古庙,古庙前是一座明清时代的牌坊式砖石山门,楣梁上悬挂“武当山”匾额一方,沿着二十四级布满青苔的古石阶拾步而上,便见浓荫下的古庙,古庙殿前悬有一方“真武圣殿”的木刻匾额。庙前站立着一棵参天老榕,没人知道这棵老榕究竟有多老,但凭那苍劲伟岸的枝干,盘根错节的根虬,以及那繁盛茂密的浓荫,便能确定古榕已栉风沐雨了千百个春秋。

真武庙在古榕掩映下显得静穆而神秘,这是奉祀第二代海神真武大帝的地方。宋元时期,泉州郡守每年春秋两季都在此举行祭海仪式,泉州古代海上交通史上两项盛大的公祭仪式是祈风与祭海,九日山祈风祈的是第一代海神通远王,真武庙祭海祭的是第二代海神真武大帝,海上风涛变幻莫测,先人只能祈求海神庇护出海平安了。古籍《西山文集》收有南宋泉州太守真德秀的一篇祭海祝文,文章就记载了真武庙的祭海盛事。那天,我坐在古榕下,面向晋江入海口,海风徐来,涛声隐约,我竟有些恍惚,我似乎听到了祭海的喧天鼓乐,我仿佛看到了那盛大的仪仗队列,还有那扬起的片片风帆……

走进真武庙里,我虔诚地敬上三炷香,袅袅香烟中升腾着我虚无缥缈的心绪。殿台上的真武大帝披发仗剑,足踏龟蛇。庙里有方巨匾“掌握”,这是清乾隆年间提督马负书所书,意为海神可镇风涛,可庇船只,有掌握风云变幻的。庙前岩石上立着一方明代石刻,上题“吞海”两字。咀嚼这两个字,意味悠长,海能吞纳万物,而能吞海者,非海神莫属!这两字又常常被人解读为泉州航海人的恢宏气魄:所谓“海能吞船,我能吞海!”这又是泉州人爱拼敢赢的一种精神体现。

大殿有一门联颇有机趣:“脱紫帽于殿前,不整冠而正南面;抛罗裳于海角,亦跣足以莅北朝”。这是清道光年间进士庄俊元所撰写的。“紫帽”与“罗裳”是晋江对面的两座山,“不整冠”与“亦跣足”形神兼备地刻画了真武帝的神仙形象,此联既描景又写人,真是妙不可言。

其实,此联更妙的地方还在于隐藏着另一个故事,这故事牵扯着一个朝代的命运,也牵扯着丝海的兴衰。南宋末年,元军一路南下,幼主宋端宗在张世杰、陆秀夫等一帮宋室遗臣的护送下,跌跌撞撞地从福州坐船逃到泉州刺桐港。时任泉州市舶司提举的蒲寿庚见一行人狼狈模样,知道南宋气数已尽,便取“闭城不纳”的策略,任由一群本该锦衣玉食的皇室遗族在北风凛冽的晋江上挨饿受冻。元兵很快追杀到泉州,小皇帝一帮人又一路踉踉跄跄地从泉州逃到漳州,又从漳州逃到了广东崖山,最终又一起投海殉国,演出了一幕南朝末日的大悲剧。这联颇有嚼头,脱紫帽于殿前,抛罗裳于海角,不整冠与亦跣足,表面是刻画真武大帝的神态,实则隐喻幼主的狼狈,为肃然的海神庙增添了一段心酸的趣闻。因小皇帝曾在庙里住过一宿,故当地人习惯称真武庙为圣殿,算是沾上了的贵气,虽说那是一个没落朝代的小皇帝。

不管怎么,这事对泉州影响深远。或者可以说,泉州的丝路因此而兴,并达到了巅峰,也因此而衰,从此一蹶不振。1276年冬,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南宋孤臣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拥立幼主端宗,成立小朝廷,意图为南宋保个半壁江山。泉州得海丝之膏腴,社会经济空前繁荣,有数千宋室宗子移居泉州,朝廷便在泉州设立南外宗正司,以管理皇族宗室事务,那时的泉州简直有临安陪都的气象。身任闽广招抚使兼市舶提举的蒲寿庚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丝海枭雄,他既拥有显赫的权力与财力,又掌控着海上的交通与贸易。宋端宗此行目的很明确,就是想傍一次蒲寿庚这棵大树,意欲“作都泉州”。

蒲寿庚毕竟是生意场上的人,他一生惯于见风使舵,见宋室正陷于风雨飘摇中,暗自揣想:仅凭一己之力,恐难扶南宋于危难之中,再说自己血液中流的又不是中国人的血,也不必忠于哪个君主。于是,他嘿嘿一笑,深闭泉州城门,拒小皇帝与一帮臣子们于寒风嗖嗖的晋江之中。无奈之下,小皇帝与臣子们躲进真武庙暂避风雨,一进庙里,抬头一看,神龛上真武大帝竟也是蓬头跣足,不整衣冠,与自己的狼狈模样倒有几分相似,不禁凄然一笑。

城进不了,那借船一用总可以吧。可蒲寿庚还是嘿嘿一笑,一拒了之,他似乎听到了元兵的铮铮铁骑正从城外呼啸而来。有时,恰到好处的拒绝便是一条绝好的退路。借船被拒,张世杰感觉颜面丢尽,一言不和便下令抢船,于是停泊在晋江的数千艘船舶被抢大半,那些抢不走的就放火烧掉,那可是蒲氏家族的身家财产啊!望着晋江上的冲天烟火与鱼贯而去的船只,蒲寿庚恨得咬牙切齿。

此时,泉州城内的南外宗室成员们正蠢蠢欲动着想与城外来个里应外合。于是,蒲氏下令紧闭城门,“杀尽南外宗室”。顿时,泉州城内,血雨腥风,哀鸿遍地;泉州城外,烟火漫天,江水呜咽。船队载着一群落魄的君臣从浓烟滚滚的晋江入海,宋端宗怆然望着茫茫大海,面前波涛汹涌,海雾迷惘,残阳似血,那应该是刺桐港最为凄美的一个画面吧。

景炎元年(1276年)十二月,降元后的蒲寿庚走向了他人生的高峰,他既提举泉州舶司,又任福建行省中书左丞,并 “镇抚濒海诸郡”,擅“番舶利者三十年”。终元代一朝,蒲氏家族垄断海上贸易,独霸市舶,“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没有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蒲氏家族究竟有多少海船,仅被张世杰一次牵走的海船据说就有一千多艘!元初,蒲氏家族海上贸易发展迅猛,海船数量当在两千艘之上,那数千艘海船就停泊在刺桐港之畔,那该是怎样的一种船只塞江风帆蔽天的场面啊!就单凭刺桐港这排场也可跻身世界大港之列了。

丝海兴于蒲氏家族,也败于蒲氏家族。蒲氏第三代蒲崇谟热衷仕途,就把市舶事务交由蒲家女婿那兀纳管理,而正是这位叫那兀纳的海獠,在泉州掀起了一场史书上叫“亦思巴奚之乱”的战争。这场持续十年之久的战乱,波及惠安、仙游、莆田、福清和福州等地,把一个号称东方第一大港的城市毁于一旦,从此泉州丝海一落千丈,繁荣不再了。

真武庙前曾存在过一条石头街,古街曾经一端连着文兴古渡,一端系着真武古庙。几年前,因城市建设,古街被夷为平地。那天,我走在那遍地瓦砾碎石的废墟上,感觉犹如踩在一具被文明蹂躏过的城市残骸上。古街未拆之前,我喜欢流连在幽深的古街老巷中,走在那些早就被踩磨得异常光滑的石头路面上,走着走着就有追溯流逝时光的感觉。那成片的闽南古大厝,那幽静的**梳妆楼,那寂寞的木板老店铺,虽然被时光打磨得斑斑驳驳,却都刻满着泉州与大海的诸多印记。我又走到了寂寞的古渡,那帆影已远去,而心中的涛声依然在回响。

目前,泉州有4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花名册项目3类的城市。同时,全州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4项。可以说?泉州文脉满满?。闽剧又称福州戏,是福建地方戏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闽剧是现存唯一一种用福州方言演唱和朗诵诗歌的剧种。流行于福建中部、福建东部和福建北部,并传播到台湾省和东南亚。它是一部多声部戏剧,俗称?前三合唱?和?榕腔?或?民腔?,是明末儒生戏剧、清初平江戏和清末(光绪至宣彤年间)江湖戏的融合。闽剧的风格优雅、别致、鲜明,唱腔优美,婉转流畅。演员在表演中注重手、眼、身、法、步的基本程序,力求通过外表展现人物优美的身材,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泉州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木偶头、瓷雕、木雕、花灯、纸雕、彩装本、竹编、漆筐、纸织画、金绣等.....令人眩晕。郭飞跃说,这些?非遗?藏品很多都是?孤儿产品?,这个村外没有商店。梨园戏是福建省的传统剧种之一。梨园戏起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闽浙之声?,被称为?南宋唱腔?,被誉为?古代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广泛流传于泉州、漳州、厦门、福建、潮汕、粤港澳、台湾地区,以及生活在东南亚闽南语国家的华侨。

清末,高甲戏在泉州迅速崛起,台剧在漳州、厦门广泛传播,大成戏呈现出新面貌。正因为如此,梨园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班级和团体的数量日益减少,范围日益缩小。连厦门梨园戏都改成了台剧。19世纪40年代末,梨园戏濒临失传。福州评话是一种独特的传统评书形式,以福建福州方言叙事,以学徒歌穿插演唱的方式演唱。在福建省的福州、闽侯、永泰、长乐、连江、福清、闽清等十几个县市,以及台湾省和东南亚的福州华侨中流行。2006年5月20日,曲艺被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